国内外学者齐聚邑大,共商文化遗产保护与文明互鉴

Connor 欧意app官网下载 2025-10-20 6 0

10月17日-20日,第八届国际移民与侨乡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五邑大学举行,围绕主题“区域国别视野下的人类遗产与文明交流互鉴”,国内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通过文化遗产保护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内外学者齐聚邑大,共商文化遗产保护与文明互鉴

第八届国际移民与侨乡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五邑大学举行。

长期以来,五邑大学深耕侨乡文化与遗产领域,拥有多个省部级科研和社会服务平台,拥有全国唯一的省重点学科“侨乡文化与遗产”,同时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首席专家单位,世界记忆遗产“侨批档案”申遗首席专家单位。在丰厚的学术积淀基础上,2010年,五邑大学联合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等国内外知名高校,举办了首届“国际移民与侨乡研究国际学术会议”,会议每两年举办一届,五邑大学为永久会址。这一会议已经成为侨乡研究的国际学术交流知名平台。

本次会议由五邑大学、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暨南大学主办,五邑大学侨乡文化研究院、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五邑大学人文与政法学院承办。来自英国、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6个国家,以及中国北京、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广西、山西、湖南、黑龙江、云南、海南、广东12省(区、市)的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并从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视角进行了学术交锋。

国内外学者齐聚邑大,共商文化遗产保护与文明互鉴

展开全文

研讨会上,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视角进行了学术交锋。

研讨会上,与会学者围绕“文明交流互鉴:全球文明倡议下的新机遇”“侨乡振兴:文明互鉴的生动实践”“跨国移民网络:文明交流的天然纽带”“可持续发展:文明互鉴的终极目标”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会议指出,文化遗产不仅是民族记忆的载体,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沟通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特别是在全球化与在地化交织的背景下,文化遗产保护已成为增强文化软实力、促进民心相通的关键路径。

国内外学者齐聚邑大,共商文化遗产保护与文明互鉴

侨乡作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独特桥梁,其文化资源的创新利用成为会议关注焦点。

其中,侨乡作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独特桥梁,其文化资源的创新利用成为会议关注焦点。研讨会以浙江、广东、福建等侨乡大省为例,关注系列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侨批档案、华侨建筑等文化遗产转化为旅游产品的同时,也带动了乡村就业与产业升级。这些实践充分体现了文明互鉴理念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会议期间,专家学者还赴仓东遗产教育基地、风采堂、台山浮月村等地开展田野考察,实地调研江门市侨乡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成果,了解侨乡文化遗产在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民心相通中的重要价值、方法路径。在仓东遗产教育基地,基地创办人、五邑大学侨乡文化与区域国别研究院谭金花教授就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实践与经验进行了学术分享。

本届研讨会进一步深化了国际学术界在移民与侨乡研究领域的对话与合作,为推动文明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智慧与力量。

采写/摄影:南方+记者 黄烨倩 通讯员 江逸轩

评论